比特币作为全球首个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其总量和发行机制是其价值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自2009年诞生以来,比特币通过“挖矿”的方式逐步释放,吸引了全球无数矿工和投资者的关注。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比特币被挖出,人们不禁好奇:如今还剩下多少比特币尚未进入流通?同时,为何挖矿变得越来越困难?这些问题背后,隐藏着比特币精巧的经济模型与技术设计。
比特币的总量被永久限定在2100万个,这是由其底层协议决定的。截至当前,已有超过1970万个比特币被成功挖出,这意味着大约还剩下不到130万个比特币尚未发行。这些剩余的比特币将通过区块奖励的形式,在未来几十年内逐步释放,直到2140年左右全部挖完。由于每四年左右发生一次的“减半”事件,新比特币的产出速度不断下降,使得剩余的比特币挖掘过程变得极为缓慢。
比特币网络通过自动调节挖矿难度来确保区块的平均生成时间维持在10分钟左右。每当全网算力上升,系统就会在接下来的周期中提高挖矿难度,以保持出块稳定。随着更多高性能矿机和矿场的加入,全网算力持续攀升,导致个体矿工或小型矿池越来越难以独立挖到区块,挖矿竞争愈发激烈,因此“越来越难挖”成为普遍感受。
比特币的减半机制是其经济模型的关键设计之一。大约每四年,矿工挖出新区块所获得的比特币奖励会减少一半。从最初的50个比特币,到25、12.5、6.25,目前区块奖励已降至3.125个。这一机制不仅减缓了新币的发行速度,也加剧了稀缺性预期,对市场供需关系和价格走势产生深远影响。正因如此,减半事件往往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